Search

五夜講場/哲學 歷史 社科 文學 科學

  • Share this:

[ 關於男神們的二三事 ]

在網絡上,標榜「中立客觀」已經是落後於形勢.我近年去不同場合向年輕人和中年人講「記者」這份工,一談到「中立客觀持平」,不是觀眾立即把腦袋自動關掉,就是不斷面對基於普羅認知(誤解?)的觀點:記者即係作嘢!記者很沒有道德.當我想跟他們討論究竟「中立客觀持平」之內部矛盾和難度,似乎已經失去了市場.

幸好,市場不是一切.而香港,好彩仲有香港電台.事先聲明,我近年經常參與香港電台的不少freelance工作,見證了港台的一些可能性和限制.但今次,真是要嚴正開一個帖,講番今次見面勞動的身影們.

首先,有一位名叫「劉保禧」君,佢幾個月前inbox我,約我做這個節目.我有眼不識泰山,不知道此君乃中大通識教育部男神,近日cuhk secret爆出劉氏離開中大去台灣,幾百個人回應,哀鳴遍野.

初接觸劉氏,佢inbox我時,語氣斯文得有點過份,我還以為是TVB八點半檔劇他來自古代既人物,佢竟然問我,稱呼我「譚女士」還是VIVIAN,我差點沒跌在地上.

他們開宗明義說,請我和同事李立峯上「哲學有偈傾」.我縐一縐眉頭,「哲學」佢識我我唔識佢,(雖然N年前碩士畢業個學位假假地都有個「哲學」在前面,但係我真係對哲學無乜研究).令我最震驚既係,佢話請我地去討論「事實」同「真相」既關係.

這下可好玩了.我實在愚昩,不知道原來「哲學有傾偈」已經是一個頗受歡迎的節目.我們記者圈子,諗野快,做野更快,對於「思考過度」是有一種「歧視」的.講咁多,下個cast趕好未?搭正個bite剪好未.記者生活在爆肝邊緣,你叫佢反思一下新聞係乜....?再加上我出去講talk受到既「禮待」,很擔心呢個節目有無人睇.

當然,我把這一切懷疑都憋在心中,很虛偽地應劉保的要求,去又一城開了一個製作會議.而這一個會議,令我一切偏見都掃走了.

首先,劉保和另一才子Samson到場,我和李立峰Francis四個人開始是你一句我一句搭嗲,好快,禮貎周周的劉保,和思考敏捷的Samson(他總說自己飾演「壞人」,哈),加上Francis和口水多過茶既我,就發展成舌劍嘴槍.話題圍繞着,真相,事實,客觀,中立,(當然不少off the record不可以出街的八卦).李立峰就不斷舉理論,我就不斷舉例子.四杯咖啡一件芝士餅,講到我很想上廁所,才發現已經傾了三個小時,瘋狂,回家才發現,喉嚨也沙掉.

坦白說,我參加過不少媒體的清談節目,從沒想像,有主持人會跟嘉賓開會開到咁認真.

翌日早上,沒有風的八號風球打正香港,錄影繼續,我擔心沒辦法截的士,向劉保求助,他說,安排了車接我.當我下樓準備上車,看到的不是港台的車子,而是一架私家車.開車的,竟然是監制.後來,我才知道,這位監制不只是接我,還去接了他的幾位同事...

我們在車上談了很多.我終於明白,一個這麼有心的節目,是台前幕後製作人互相感染的.監制有heart,同事有心,主持有料,那種火熱互相傳染.這位監制,兩位主持,加埋李立峰,全部都是男神.

參與了媒體製作這麼多年了,我這條老油條,老早知道如何對應不同團隊的文化.只能說,今次「哲學有偈傾」並不是我付出了多少時間和心力,而是團隊讓我得到太多太多了.傳媒還有很多有心人.我告訴自己,這天錄影,要把最真實的自己交出來.

今天晚上的節目,第三節也討論了有線電視「新聞刺針」關於「動物傳心」的新聞處理,主持人說,這故事坊間反應很強烈,適合作為例子讓觀眾明白處理新聞的難度.當然,我們都是「馬後炮」,說的是究竟在理想的狀態下,新聞如何做得更好.但我自己也做過記者,知道在有限資源下,做記者並不容易.

節目錄影完畢,竟有一點意猶未盡的感覺,我跟主持和監制說,平日很想跟人討論這些新聞概念,天馬行空,但苦無對手無場口,今次能有個借口講個夠,真是很開心.

如果大家有點時間,今晚11時,大家可以睇下31台,捧一捧場,不是捧我,而是捧一班非常有心的傳媒人.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thktalkshow/videos/1602228876507914/

今晚,「哲學有偈傾」,11點,港台電視31/31A!亦可以到 http://www.rthk.hk/tv 或用RTHK Screen的手機程式即時收看。仲有,聽日(星期二) 下午一點有得重溫㗎 !

何謂「真相」?李立峯解釋「事實」不等同「真相」,指出事實只是零碎的材料,而傳媒運用什麼語言、選取什麼角度,已經影響了觀眾如何理解真相。

主持談起「中立客觀」的報導原則,嘗試說明中立未必就是客觀;各打五十大板的所謂平衡報導,有時反而損害了報導的完整。譚蕙芸補充,「中立客觀」更成為了高層壓迫前線記者的說法,藉此審查記者的報導。

節目談及早前熱議的「動物傳心」報導,譚蕙芸由此帶出記者所面對的張力:為揭露真相,或要「放蛇」欺瞞涉事單位;要持平報導,面對關乎公眾利益的事件時要有批判性。在探索真相背後,香港眾多記者面對種種現實的壓力,箇中狀況,值得深思。

主持:
劉保禧 (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)
郭柏年 Samson Kwok(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)

嘉賓:
李立峯 (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僠學院教授)
譚蕙芸 譚蕙芸(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僠學院講師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